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96363123 簡呈恩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關於這本書,我還來不及看完,因為自己其實看書的速度很慢,有看了差不多一半的部分了。也發現說我自己其實真的很少在閱讀課外書,很被動,也從來不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也不像書裡面提到的這三個問題 “ 你是否因為老師教得很無聊又很想看完手上正看到一半的書,而在上課時偷看藏在桌子底下的書?你是否曾因為邊吃飯邊看書而被罵?你是否曾在睡覺時間偷偷躲在棉被下看書? ” 的回答是"是",這麼的愛看書。
 
        而雷夫‧艾斯奎老師卻能以身作則的帶領學生、培養學生來閱讀,也讓學生跟老師的關係或互動更加接近,在書中提到的六個階段,我對第四階段 “ 我要遵守規則 ” 和第五階段 “我能體諒別人 ” 這兩段最有感覺;通常老師們都會在課堂規定一些需要遵守的規則,但是這只是形式上的做法也只限於對於某位老師該有的行為,並不能真正讓學生去對所有老師都遵守這些規則,甚至是外面的社會,像書中提到的只對老師的善意表示感謝並說謝謝你,要是學生做不到老師就會把禮物收回去,而這只是遵守規則而已但並不能完全就讓學生知道真正的感激。
 
        也或許很多老師會諸如此類的這樣子做是因為學生很被動吧!有時老師也會說這是我們應該要做的所以並不會給予我們加分之類的禮物,就像上禮拜在上某位老師的課時就有同學主動的回答老師問的問題後要求老師給他加分,但老師回應同學說這是你們應該要回答的問題也應該要會的答案耶,所以沒有給那位同學加分,而同學就覺得老師你怎麼這樣不讓我加一下分數,小小的抱怨了一下;老師並沒有因為要聽到學生對他說 " 謝謝你 " 而給予學生加分的禮物 ,也並不一定所有的事情都要有規則來遵循;" 人的一生中有時並無規則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時規則根本就是錯的 ” 。 這也像是第二階段的 " 我想要獎賞 " 所提到的 "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需要給予獎賞 " 。

        在書中提到的第五段 " 我能體貼別人 ",思考:“ 你永遠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能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除非你能進入他的身體,用他的身體行走 ” ,很多時後所發生的事情也都是要從各方面的角度去看待,而不是以主觀的想法去了解的,而對周遭的人要產生同理心其實不容易,因為有時替自己想到的部分比較多;而我覺得要體貼別人就要先從在家裡做起,懂得去體貼家裡的親人真正去體會,才會知道如何再去體貼外面的人。

        有些教育或是書中提到的閱讀的重要,我想家庭的教導和給予的環境都很重要,我的家裡因為爸爸很愛買書閱讀所以有很多書,爸爸也會拿他買的書跟我分享要我也看,但是我自己因為看書很慢所以不愛閱讀,也或許要像老師這樣的要我閱讀完後寫心得我才真正的會去好好的把一本書閱讀完吧!我還真的是很被動~但我想等我真的看完這本書後,我會主動的繼續看下一本書,讓自己對閱讀慢慢產生興趣,也可以讓自己從各種書籍中看到不同的世界!

1 則留言: